在衢江区涧峰村一农业园区里,营养液正通过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缓缓滴入蓝莓根部的土壤中。这种灌溉系统可将肥料按照土壤养分含量和需肥规律配兑成肥液,与灌溉水一起借助压力系统经水管网滴灌到田里,为智慧灌溉提供了可能。
在电力助农和乡村振兴的扶持下,这里一改荒芜的景象,变成了田园型智能农业未来社区的示范点。
“以前农场里几十亩果园都要自己一点点浇水施肥,年纪大起来了实在有点吃不消。”张力富说,“还好现在我们村在推进水肥一体化智能灌溉系统,以后这些累活都不用自己动手了。”
两年来,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先后为涧峰村架设10千伏线路1.1公里,更换变压器1台,满足了养殖、种植户的用电需求。如今,涧峰村高效农业、规模水产、畜牧养殖遍地开花。2022年,在某农业园区,大棚面积已超过180万平方米,借助一批“职业农民”的经营,这里“靠天吃饭”的传统农业旧貌换新颜,农作物新品种、自动化新技术得到广泛应用,“效益不高”的农业在这里成了富民产业。

智慧农业绘就乡村“振兴图”
文化资源的普惠缩小了城乡差距,也悄然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精神面貌。围绕农村电网建设、滋养乡村精神文明,国网衢州供电公司把文化阵地延伸到乡村,成为村民的“精神粮仓”,使阅读扎根在村民日常生活中,不断满足村民对美好精神文化生活的新期待,为乡村共同富裕注入不竭动力。(徐艺璇)
在“七山二水一分田”的衢州,一条条承载了乡愁、传承着文化、造福于人民的“共富线路”,构筑起百姓宜居宜业的幸福电网,成为浙江“大花园”流动的底色。
走进衢州市衢江区峡川镇,满山的茶树一片碧绿,茶农们头戴遮阳帽,腰间挎着竹蒌,细致地采摘嫩芽。车间工人们正忙着开动机器制作春茶,四处流露出繁忙景象。
5月18日上午,衢江区莲花镇西山下村铺里自然村村民叶月玲走进村里的南孔书屋,在自助智能借还机上通过“扫脸”,半分钟就完成了书籍的借阅,十分方便快捷。

共富的道路上,国网衢州供电公司肩负电力保供责任,多渠道助力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,在沃野良田、纵横阡陌间绘就共同富裕新画卷。

国网衢州供电公司结合乡村产业特点,打造特色电力服务,为茶农个性化定制用电方案,开辟增容报装绿色通道,准确掌握茶叶生产加工的用电要求,为“电炒茶共富之路”保驾护航。
乡村振兴,让村民“富口袋”也要“富脑袋”。除了村里的文化设施,国网衢州供电公司也致力于打造乡村精神文明建设,融合未来社区南孔书屋建设,捐赠电力相关书籍,设置红船电力书架,通过“红船·光明读书会”等活动载体,为居民提供更高品质的生产生活服务,打造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的电力平台。
该书屋配有纸质图书3000余册,所有书籍均可在衢州市范围内实现通借通还。在打造乡村颜值的同时注重气质的提升,书屋用数字赋能,配备了瀑布流电子借阅系统,可以将纸质书籍以数字资源形式呈现,村民可自主选择在线阅读和扫码免费借阅,使公共阅读融入了百姓生活。
电炒茶托举茶农“共富梦”
4月20日是二十四节气中的谷雨,这几天,刘丽媛的破塘坞茶叶厂里热火朝天,一排排现代化炒茶机器错落有致,炒制后的新鲜春茶集中装车后发往全国各地。每年春天,这些茶叶都为刘丽媛带来数十万元的营业额。
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员工来到茶厂,检查农用电力设施。吴文涛摄
同时,茶厂也开启了不间断高负荷运作,在整个春茶生产期间,供电人员时刻关注制茶厂的电力运行情况,并定期巡查维护电力设备,主动上门服务,对茶厂杀青机、揉捻机、烘干机等制茶设备以及茶厂室内线路等进行了全面巡检测温,排查处理用电隐患,指导工人安全用电,帮助茶厂扫清用电障碍。
如今,在共同富裕目标引领下,国网衢州供电公司发展志愿服务,注重新形势下未成年人的教育问题和精神文化生活,关心关爱乡村留守儿童。2020年6月,电力科普展厅成立,乡村留守儿童走进这里,近距离感受电、了解电,对“电”有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。
4月8日一早,果农张力富背上装满肥料的竹篓向自家的果园走去。每年蓝莓即将成熟前,他都要为果树追肥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电力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dl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601/955.html
上一篇:电力计量为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赋能
下一篇:长江两岸将新增一条“电力高速公路”!世界最