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北京丰台站动车所值班室,记者见到了王戎。动车所,是未来抵达丰台站的京九、京港线动车的“家”,它们将在这里进行“整备”,为下一次踏上旅程做好安全准备。
“它像时间胶囊一样,就定住了,定在了2010年停办客运业务的那个瞬间,连同我八、九十年代关于旅行的记忆。”
丰台站有三个场,一场是京山场,负责北京到山海关方向列车;二场是京广场,最早叫京汉场;还有一个是站台。通常需要三个值班员同时工作。值班员的工作要求责任心强。
1896年,津芦铁路建成后,铁路继续发展。到1897年,将一直向北修建的津榆铁路(天津至山海关)与津芦铁路(天津至卢沟桥)合并管理称之为“关内外铁路”,铁路越过山海关继续修筑,丰台站是去往卢沟桥和北京城外马家堡车站的必经之路。1897年,京汉铁路芦保段(卢沟桥到保定)修建,1906年,京汉铁路全线通车。它由丰台站和关内外铁路交汇。1905年,京张铁路开始修建,它由丰台站东边柳村接轨,过广安门、在西便门外跨过京汉铁路,经阜成门、西直门一路向北。由此,丰台站连接起了张家口、汉口、沈阳等当时的重镇,交通枢纽地位日益显现。在客运之外,丰台站还承担北京地区货物周转和列车编组的任务,是北京地区第一个货物运输编组站和货场,在丰台火车站东边、南边也形成了几个大的货场。
早期铁路道口经常出现撞人和骆驼牲畜等事故,为了方便行人通行,在丰台站以西修建了一座木桥,后来木桥几经改造、扩建,它是丰台大桥的前身(后拆除)。桥南桥北独特的文化现象由此形成。在桥南,因为聚集了服务铁路的的机务段、车辆段、电务段、工务段等等,铁路职工家属生活聚集地,形成了风格明显的“铁路文化”。而桥北,由于当时的丰台站只有北面进出车站,丰台站北边形成了正阳大街,商贾云集,慢慢地,商业文化逐渐发展。这样的格局,一直延续到了新中国成立后。
罗春晓是个80后。他对早年的丰台大桥印象深刻。“上丰台大桥要爬很陡的坡。我小时候,经常站在大桥上往下看火车。因为丰台站是京沪跟京广两条铁路交汇的地方,来来回回的火车很多,在上面很过瘾。”
(原标题:回望过往| 一座丰台站,百年铁路史)
记者拍摄丰台火车站老站台
“这个牌匾非常具有历史厚重感,就像我们的丰台站。从很小的站房到亚洲最大的铁路交通枢纽,作为丰台人感到骄傲和自豪!”
本台记者近期拍摄的老丰台站
在老丰台站,王戎工作的小楼离站台有一定距离,几乎听不见车站的喧嚣,但值班室里,呼叫的电台声此起彼伏。
随着时代的发展,丰台站的功能地位开始下降。2010年6月20日,运营了一百余年的丰台站停止办理客运业务,丰台站改扩建被提上日程。2016年4月,《丰台火车站周边地区规划设计研究》通过专家评审。2018年8月13日,丰台站改建工程亦正式开工。2022年6月20日,百年丰台站旧貌换新颜,将开启新航程。
记者在原老丰台站的站台,能看到进入新丰台站的高架
在新站开通前,周伟专门去转了转,看着眼前漂亮车站,叠在一起的双层车场,拥有智能化、数字化、高科技、人性化的车站,充满中国元素的新建筑,周伟感慨万千。
一座火车站
罗春晓上高中是在1998年,他的同学很多人家住房山,火车是他们的交通工具。
“丰台站周围有很多的工厂,都是跟铁路相关,随着北京工业的外迁,这些工厂也慢慢停了。像三环新城所在的位置,当时原来是桥梁厂。很多年以前,铁路都是完全敞开的,可能还有人在铁路上遛狗、遛弯,慢慢地,火车一提速,它就封闭了。从2010年,老丰台站停止客运业务到现在,中国的铁路飞速发展,城市日新月异。我们看到丰台站也经历了重生,它可能将重新成为北京的一个面向西南的全新门户,成为了我们北京铁路的一张名片。”
在罗春晓的记忆中,80年代的时候,还有不少快车在丰台站停靠,后来,慢慢的,快车就少了,更多的时候,停靠丰台站的是一些“小票车”,也就是站站停的小慢车。
罗春晓的高中生涯在北京十二中度过。当时的校区在四环路边上,离丰台站不远。他经常中午吃完饭,就去看火车跑来跑去,甚至在周末为了体验生活,专门去坐几站火车。
资深铁路媒体人、铁路文化学者罗春晓
“我看着新丰台站一点点盖起来”
记者采访时,北京丰台站还没有正式启用。动车所里只有部分试验车,王戎的工作不算太忙。他抽空和我们聊了聊。
文章来源:《现代电力》 网址: http://www.xddlbjb.cn/zonghexinwen/2022/0622/963.html